2019年7月3日下午16时,南方科技大学第一科研楼报告厅人潮攒动,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物理系的钟时杰教授受邀为大家进行了题目为“认识月球:从50年前的阿波罗到今天的嫦娥4号”的科普讲座。旨在纪念人类踏上月球的50周年,并借此机会带领大家进行一次行星之间的探索之旅,让听众们对探月计划本身,及至于人类和宇宙的未来形成更深刻的认识。
报告从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月球”入手,讲述了并非人人了解的几个科学常识,进而引入50余年前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故事。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在美苏争霸的历史背景下,两国做过大量的登月计划和尝试,从撞击器、轨道器到着陆器与返回舱,其中早期的很多尝试均告失败,甚至很多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1969年阿波罗11号任务中Neil Armstrong等的成功登月,宣告了美国在这场竞赛中的胜利,但考虑到之前的种种故事,其绝不仅是“人类的一大步”那样简单。钟教授将登月计划的整体历史进程娓娓道来,听众们凝神静听,也时而因为巨大的进步或挫折而难掩激动。
在阿波罗计划结束的1975年之后,大规模的月球探测宣告终止,人类也再未亲自登上过月球,但近几十年世界各国的探月计划未完全止步。钟教授介绍了1990年来欧洲、日本、印度及美国的新探月工程,包括多次绕月计划等倾向于低成本和精细化的探索,也已大幅提升了人类对月球的认识,实现了对月球正反两面的精确成像和部分矿物成分分析。最后,他重点介绍了近年来中国嫦娥计划的若干细节和目标,与开始的阿波罗计划相呼应,为听众们展示了探月工程的一番新的前景,以及其对于人类将来对其他行星探索的重要意义。钟教授的报告生动幽默而又不失学术准确性,让大家深受感染,并在讲述结束后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听众们在问题中表达了他们对中国探月工程和火星计划的巨大兴趣,激起了大家对登月计划意义的更深刻思考。
最后,钟教授以一句阿波罗8号宇航员William Anders的话结束了这次讲座,“我们人类飞到月球去探索月球,但我们真正发现的却是地球”——或许更多的时候,科学探索的最终目的都是在于认识我们周围的环境,以及人类自己。

sdfd


文 许可

图 Jane

编辑 Ja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