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S INTERVIEW WITH TEACHERS

清代唐甄有言:“学贵得师。”能与良师相伴是我们前行路上莫大的荣幸。在地空系的大家庭中,就有着许多令人尊敬的师长,指导着我们在科研道路上前行。


盛夏六月,凤凰花开,2019级即将从此出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正值毕业季,本期将推出“毕业季特别栏目”,走进受访老师

——2019级班主任俞春泉老师


俞春泉

CHUNQUAN YU


副教授 

研究方向:宽频带观测地震学、地球内部结构成像和地震震源参数反演。

“做人第一,做事第二。科研并不是唯一的路,保持良好的心态与作风,在各自的岗位上书写自己的精彩。”





#1 科研工作

俞老师主要从事观测地震学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宽频带观测地震学、地球内部结构成像和地震震源参数反演。这个方向非常依赖野外观测数据,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处理分析可以获得地震震源性质以及由浅到深的地球内部结构信息。俞老师特别介绍,这个方向的研究手段包含了非常受学生欢迎的“出野外”,他曾经两次带队本科生专业课程“地球物理野外实习”,带领学生亲身体验野外工作的同时也一览祖国各地的美好风光。也就是在实习中,和部分19级本科生同学们朝夕相处,拉进了距离,回来后就当上了他们的班主任。为了能够让更多学生加入并感受地球物理学的魅力,我们的实习面向大一到大三的学生开放,感兴趣的同学们都可以留意每年夏季课的邮件选课通知进行报名。

俞春泉老师在出野外时与同学们的合影


俞老师认为,地震学的一个长期目标是实现对地震的预报,但短期来看非常困难;我们希望通过研究地震的性质以得到其规律,当对性质掌握充足时,就有可能对地震的规律进行判断。地震学的研究手段包括理论、计算、观测、实验等。理论研究一般从最基本的数学物理方程出发;数值计算则利用强大的计算机算力;实验研究一般在实验室内进行实验模拟;观测研究则往往需要展开野外工作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尽管手段不同,但主要目的是对地震和结构进行研究,在探索地球未知奥秘的同时,让学科更好地服务于防灾减灾、资源能源探测、经济国防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2 学生未来

俞老师带的第一届本科生即将毕业了,全员升学的2019级有前往UCSC、UCLA、ETH等境外高校求学,也有选择留在国内中科院、南科大等高校和研究所继续深造。当被问到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出路都是升学,这种单一化的路线对于学生的发展是否合适的问题时,俞老师认为这种发展是没有影响的,甚至是非常好的。社会对地球物理专业的毕业生需求很大,高校、研究所、地震局、应急管理局等政府职能部门、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等工业与应用单位等都可以就业,对于我们的本科毕业生来说完成就业容易,但与热门专业相比,得到一份高薪工作难度相对较大。对于本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本科阶段的知识体系学习比较全面,但这也导致本科生阶段的科研时间受到压缩,在训练量上也依旧不足。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仅本科的学历有可能会在个人发展上受到阻碍,所以升学以达到拓宽知识面、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提升竞争力等方面的能力显得非常有必要。

另外,关于学生是否要选择出国,如果出国选择哪个国家有什么建议的问题,俞老师回答,本专业学生出国主要选择美国与欧洲,也有少数选择加拿大与澳大利亚等。读博主要面向美国,欧洲硕士项目较多。直接申请博士对成绩的要求更高,而硕士项目则相对没有这么高的要求。最近几年学生出国似乎选择欧洲的意向在增强,这可能跟国际形势变化有一定关系。出国留学有相对自由、管理较少的优点,但安全问题也值得关注,需要学生自己抉择。俞老师表示自己会更适应国内的文化氛围,但每个人的选择取决于自己更加看重什么。总体来说,现在有比以前更加明显的回国趋势,但从学术的角度看出国仍旧是开拓眼界的一种重要方式。硬件上国内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过国外,而国外在科学思想上会更加丰富,这也是学生需要出国学习的地方。拥有国外留学的经历对个人在科研道路的发展也是很大的助力。

俞春泉老师正在接受采访




#3 关于19级的回忆

俞老师提到在班主任任期内,其实自己与同学们相处的时间不算太多,这也与他不喜欢管教学生、更愿意尊重学生自由发展、自我探索的风格有关。在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上,可能大家都有一种感受:即使每学期都会见几次,也难以进行深入沟通。而印象深刻的记忆,大多超脱于校园之外

一个是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推迟了选专业时间,19级的同学在实习前尚未选择专业,在20年的地球物理野外实习中由于招生面向所有学年,所以参加的人也比较多,其中好几位同学在实习后都选择了来到地空系,譬如说原本计划进入电子系的王德洋在参加实习后坚定地选择了地空系。实习名单里也有着诸如李韶东、陈晓萍等学生,在实习后也加入了俞老师的课题组学习。在野外实习十几天里,大家在美丽的云南一边学习一边交流,这时候的沟通是频繁、真诚、热烈、有效的。老师与学生都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双向交流才能促进彼此了解,而实践课程就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和精彩的平台

另一个是上个月在中科大举行的第八届“创新杯”全国大学生地球物理知识竞赛,我们19级同学是主力队员,包括李韶东、李浩淇、王德洋、唐子庄、胡俊昊、卢嘉伟等同学组成了以本科生为主的固体地球物理和重磁电勘探两支代表队,荣获固体地球物理组特等奖、重磁电勘探组三等奖。这个给力的结果甚至有点意外,被同学们来回调侃。虽然只有短短几天,但大家在赛场上协力作战,在场下商量对策,在路上抽空学习,在最后聚会庆祝,都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回忆!其实在非正式场合大家更能放得开,交流效果会更好

俞老师表示,这两次他与学生接触得比较多,印象最深刻。19级整体在成绩、科研、活动等方面在近几年都比较突出,让作为班主任的俞老师很欣慰。其实南科大的学生很有挑战精神,往往敢于去想,敢于去做一些事,从长远的方面去看这也是好事。当然有些学生也会存在着不适应的现象,再加上内向不愿意交流的性格也会造成心理压力,所以说更加主动进取的学生也更加适应南科大这样的环境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创新杯”地球物理知识竞赛

闭幕式暨颁奖典礼现场合影


毕业寄语







TEACHER GIFTS


采访的最后,俞老师这样对同学们说:四年匆匆流过,2019年他们来到了南科大,我也来到南科大,同时也是第一次带本科生。总的来说19级的学生很优秀,能力很强。他们都走上了升学的道路,以后无论是科研还是工作,路依旧漫长,希望同学们能够坚持好的习惯与作风。无论是否选择科研的道路,三观要正,保持良好的心态,与大家和谐相处。做人第一,做事第二。我们并不希望每个人都执着于科研这一条道路,但是希望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将正能量传递给身边的人。如果有一天大家也走上了教书育人的岗位,那也可以将这份能量传递给学生。祝大家活出自己的精彩!


学生赠言







TO TEACHER


王德洋:岁月匆匆,大学时光如流水般流逝,而在这段宝贵的时光里,我有幸认识了俞老师。那是在地空系的云南地球物理实习中,俞老师带领我们一同学习(挖坑),他的幽默风趣、富有责任感的特质深深地打动了我。

在实习期间,俞老师以他独特的幽默感和风趣的语言方式,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他不仅仅是一位教师,更像是我们的朋友。他与学生们的相处融洽,总是以开放的心态倾听我们的问题和困扰,并尽力提供帮助和支持。他的细心指导让我们受益匪浅。

进入地空系后,当得知俞老师将担任我们的班主任时,我们都感到十分高兴和欣喜。俞老师耐心倾听我们的问题和困扰,并给予积极的解答和支持,成为了我们的坚实后盾。他的关怀和支持让我们倍感温暖,更加自信地面对学业和生活的挑战。除了在学业上的指导外,俞老师还常常组织班级活动和聚餐。这些活动增进了我们班级的凝聚力,营造了融洽友好的班级氛围。俞老师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教育者,更是一位关心和关注学生生活的朋友。

总结而言,我对俞老师的印象非常深刻。他以他的幽默风趣、责任感和关怀之心,成为了我们19级不可或缺的一员。他的耐心倾听、积极帮助和支持,让我们在大学生涯中得以茁壮成长。我衷心感谢俞老师为我们付出的一切,他的影响将伴随我们走向未来的道路。

李浩淇:俞老师作为19级班主任,在生活和学习上都给予了我们很多支持和关怀:正是俞老师的一顿一顿饭,一次一次“学习”下,19级的小伙伴们从逐渐熟络到亲密无间;当我们为了升学而焦虑的时候,俞老师也亲力亲为帮我联系老师和学校,给了我们十足的安全感。感谢俞老师三年的陪伴,祝俞老师“学习”快乐,早日成为院士。

匿名(其实我们都知道是谁):感谢俞老师三年来的陪伴和教导,每次组会都收益颇丰,虽然并不是每次都能理解透彻但是注视各位师兄师姐与老师们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研究重点仍然让人受益良多,俞老师课题组赞赞!


SUSTECH  ESS


又是一年毕业季,愿19级的学长学姐们前程似锦,顶峰相见!


最后,再次感谢俞春泉老师能够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相信,地空系在各位老师的指导下,一定会成为南科大熠熠生辉的星光!

俞老师(一排左四)与19级同学们的合照



采访:张紫燕

文字:唐乐陶

排版:郭威宇

审核:俞春泉

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学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