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3日至16日,由南方科技大学理学院组织的2025年国情党史(酒泉)教育活动在甘肃酒泉举办。校党委书记姜虹率学校师生代表、“南科一号”卫星项目组代表等参加了此次教育活动,实地了解中国航天事业,感悟中国航天精神。

位于酒泉东北部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称“东风航天城”,始建于1958年,是中国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占地面积约2800平方千米,地势平坦,干燥少雨,全年有超过300天可进行发射试验,是发射航天器的理想场所。

师生一行首先参观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历史展览馆。馆内藏有航天文物、长征火箭模型家族、航天员出征前签字留念的门板等,生动展现了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辉煌历程。随后,师生们来到问天阁,这里是航天员出征前的工作生活区,也是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与记者见面举行地,大家深刻感受到航天英雄们为国出征的豪情壮志。

师生团实地考察了中国第一卫星发射场。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这里成功发射,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多个第一。“50多年前,在如此环境恶劣、技术薄弱和设施简陋的情况下,中国就是在这里,把我们的第一颗卫星 ‘东方红一号’送上了太空。”东方红卫星发射塔架伫立在漫漫戈壁黄沙中,令师生们感慨万分。

在嘉峪关长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座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的明代长城遗址,让师生们不仅领略了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智慧,更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此行最令人激动的时刻,则是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参观了搭载“南科一号”的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现场,即将发射的火箭巍然耸立,整装待发。南科大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团队自主研发了“南科一号”卫星上的空间电场测量和极光相机科学载荷,见证自己制作的器件搭载火箭即将发射,“南科一号”卫星项目团队的师生难掩兴奋与自豪之情。“以前都是在新闻上了解航天事业,参与了微小卫星项目之后,有了更深的参与感,也希望未来能够继续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自己的努力。”

师生一行于14日晚举行了交流座谈。姜虹表示,此次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开展教育活动,深切感受到中国航天的壮阔历史与伟大精神,从“两弹一星”精神、“东风精神”到载人航天精神,在这片广袤的戈壁滩上,一代代航天人默默耕耘,用青春和热血谱写着惊天动地的航天史诗,令人深受触动。“南科一号”即将在这里升空,这是南科大建校十五年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南科人要以此为契机,继承发扬中国航天精神,以更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持续为中国航天事业、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作出南科贡献。

“南科一号”项目主要负责人、地空系教授刘凯军表示:“在当前全球科技激烈竞争的环境下,我们在做空间研究时,更需要从‘食物链’顶端获取资源,这就是我们要自己造微小卫星,研制空间探测载荷,把第一手数据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原因。”“南科一号”项目负责人、地空系教授叶生毅说,从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酒泉勒功”,到“东方红一号”划破长空的壮举,再到神舟飞船载人航天的辉煌成就,酒泉始终是捍卫国家尊严、彰显民族自信的重要象征。这片土地见证了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的奋斗足迹,也激励着新时代的科技工作者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投入到科技自立自强事业中。地空系2024级博士研究生王博锐表示,实地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内心深处非常震撼,在荒芜的戈壁滩上,中国航天事业的先行者默默耕耘,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创造了祖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辉煌历程,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我们更应坚定信念、奋发有为,传承先辈的精神火炬,为民族复兴持续发挥青年科技力量的作用。


来源:南方科技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