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空之星

SUSTech  ESS


毕业季·致青春

地空系“地空之星”专栏

听听毕业生们的成长故事





地球与空间科学系2025届博士毕业生


闫英伟

导师:陈晓非

毕业去向:

吉林大学鼎新博士后


所获荣誉

1. 2025年南方科技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


2. 2024年国家奖学金

3. 连续两年获得南方科技大学优秀研究生荣誉(2022-2023学年和2023-2024学年)

4. 202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优秀学生论文奖

5. 第十一届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会议优秀学生论文奖




科研成果

博士期间,共发表文章15 篇,包括SCI 文章11 篇,EI 文章1 篇,CNKI 会议文章3 篇;其中以第1 作者身份发表SCI 文章3 篇,CNKI 会议文章3 篇。



1


启程

回首往事,历历在目。2012年对于世界是平凡的一年,对于我却是不平凡的一年。2012年我在黑龙江省讷河市参加高考,分数591分。591分在那年的黑龙江高考志愿填报中是一个“边缘”分数,距离名校的热门专业录取分数还有一定的距离。当时一个朴素的想法是,希望去一所相对出名的大学继续学习,且希望选择全国排名靠前的专业。实事求是地讲,这样的想法使我没有那么多高考志愿可以选择。在当年,大概只有地学类专业这一个选项,这也是走到今天的一种必然。


在必然的选项中,我偶然之间在地学类志愿中发现了吉林大学李四光地球物理试验班。对于地质学,当时我是有直观认识的,而对于地球物理学,我可以说是一无所知,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当即在网上查询了李四光先生的生平和地球物理学专业的介绍。在查询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已故著名地球物理学家赵九章先生将地球物理研究形容为是一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都不见”的研究。这句话更加引起了我对地球物理研究的好奇心,让我萌发了报考地球物理学专业的想法。而李四光老先生的生平事迹和科学家精神就像种子一样播撒在了我的心中,让我下定决心报考地球物理学专业。


现在我仍然可以背诵出李四光先生写的一首诗,“崎岖五岭路,嗟君从我游。峰峦隐复现,环绕湘水头。风云忽变色,瘴疠蒙金瓯。山兮复何在,石迹耿千秋。”有的时候,我在想,科学家精神的价值究竟是什么。我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应该是薪尽火传、激励后人。




2


追随名师

2019年,我结束了在吉林大学的七年学习,走向了工作岗位。在吉林大学读硕士期间,我在导师王者江教授的指导下主要从事浅地表高频面波成像技术研究。在新单位,每天完成工作后,心里总有一种想法或者说执念,希望有机会可以深化自己在硕士期间的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工作半年多后,我硕士期间的工作陆续发表,共计发表两篇SCI论文。这不仅是同行对我工作的认可,更为我申请博士提供了可能。


数学大师,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曾说:“伟大的学者都是由伟大的学者培养出来的,几乎没有例外”。丘成桐老先生的这句话,让我深刻意识到求学当追随名师。2020年8月,我战战兢兢地向陈晓非院士发送了攻读博士学位自荐信。令人欣喜的是,自荐信获得了陈老师热情洋溢地回复。陈老师不仅同意我能够报考他的博士,而且建议我加入课题组担任科研助理,尽早开展科研工作。


继续在原单位工作,当然没有什么不好,同样可以报效国家,服务社会,实现人生价值。但陈老师的回复确实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使我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大的舞台。



3


于细微之处见精神

加入陈院士课题组后,在和陈院士学术交流的过程中,我向陈院士请教了一个困扰我很久的算法问题。即为什么复杂的水平层状模型的频散曲线在求解时会漏根?陈老师告诉我,是求解算法中的二分法区间不够窄,之后按照陈老师的建议简单地修改程序后,果然就解决了。


这样的小故事,陈院士的课题组内可能每天都在发生。于细微之处见精神,于细微之处见真情。这样的细节说明陈院士不单单是科研工作的管理者,更是科研一线工作的参与者。在陈老师的言传身教下,我们组已经有很多人成长为了优秀的青年地球物理学者。今天,我们能够取得一点微末的成绩,离不开陈老师的言传身教。我想,所有青年科学家的成长都离不开像陈老师一样的资深科学家的“传帮带”,启发和引导。




4


问题驱动式科研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科研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实践中形成的真知变成论文,当党和人民需要的真博士、真专家”。


在与陈老师的指导下,我最终将研究方向聚焦于两个科学问题:一是如何解决多阶面波频散曲线反演中的阶次误判问题;二是浅地表结构中的小尺度异常体的成像与识别问题。针对第一个问题,我提出了自动化定阶的多阶面波频散曲线方法,部分地解决了长期存在于浅地表多阶面波频散数据反演中的阶次误判问题。该项研究工作,我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两篇。针对第二个问题,我提出了基于JS分散度的浅地震面波波形反演方法,部分地解决了小尺度异常体的成像与识别问题。该项研究工作,我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一篇。


在读博期间,我在陈老师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已应用于路基结构探测、坝基稳定性评估、以及城市电力隧道探测等场景,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该方法的应用,为智慧交通、高质量城市浅地表维护与治理,以及防范城市地质灾害提供了依托,加快了成果转化的步伐。同时,也促进了城市地球物理方法的发展。




5


社会活动

2024年两院院士大会前夕,我应科技日报社邀请,赴京参加于2024年6月19日召开的“传承弘扬科学家精神,担当新时代科技工作者使命”座谈会。在座谈会中,我作了题目为“挑战极限:争当服务型的爱国科技工作者”的发言。此次座谈会,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党和国家对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关怀。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能够生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是一种幸福。我也深知科研工作上,要响应习总书记号召,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




6


结语

人的一生中需要做很多次决定,很难说哪一次决定最重要。但是选择来到南方科技大学理学院地球与空间科学系继续深造是我迄今为止作出的最智慧、最诗意、最追随本心的一次决定。非常感谢学校提供的研究平台、研究机会,能够成为新时代的科技工作者是一种幸福。非常感谢导师陈晓非院士的悉心指导,使我补齐了地震学面波理论方面的短板,提升了理论水平。衷心祝愿地空系蓬勃发展,桃李满天下。












导师寄语



陈晓非:"祝闫英伟博士在科研道路上,不断进取,披荆斩棘,勇攀高峰,取得更大的成绩!"






---南方科技大学---

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图文:闫英伟

排版:张紫燕

审核:任恒鑫 俞春泉

编辑:黄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