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沈阳,秋意渐浓;历史的回响,振聋发聩。9月18日,在“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的特殊节点,地空系党委以一场深刻的“沉浸式”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全系百余名师生走进影院,集中观看抗联题材电影《731》。银幕内外,悲怆与热血交织;光影之间,历史与当下对话。师生们在震撼与反思中,共同镌刻下“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精神印记。


地空系师生观影



以史为镜:

在光影中触摸民族的伤痕与力量


中午1时,影院内座无虚席。随着影片开场,时间的指针拨回1930至1945年的哈尔滨平房区——侵华日军731部队以“防疫”为幌子,用活人进行细菌实验、毒气试验的血腥场景逐一呈现。冻伤实验中溃烂的肢体、活体解剖时绝望的呐喊、孩童被当作“实验材料”的撕心裂肺……一幕幕真实复刻的历史画面,让在场师生屏息凝神,不少人红了眼眶。


“这不是电影,是刻在民族骨血里的痛。”观影过程中,不少师生轻声感慨。影片不仅揭露了731部队的反人类暴行,更聚焦于抗联战士、普通民众在绝境中的抗争……这些细节,让历史的厚重与英雄的坚韧愈发清晰。


《731》电影图片



以心传心:

观后感里的历史回响与青春担当


观影结束后,师生们将心中翻涌的感动与思考诉诸笔端,一份份观后感成为最真挚的“心灵对话”。字里行间,既有对历史之痛的深切共情,更有对“何以铭记”“如何担当”的深刻作答,共同勾勒出地空师生“以史明志、以行践诺”的精神图谱。


731部队的暴行突破人性底线——冻伤实验中溃烂的肢体、活体解剖时绝望的哭嚎、“马路大”编号下被抹去的姓名……这些细节像一把刻刀,将“国耻”二字深深凿进记忆。“这不是电影,是刻在民族骨血里的痛。”观影师生的感慨,道出众人心声。大家一致认为,唯有直面历史的残酷,才能真正理解“勿忘国耻”不是口号,而是刻进DNA的责任。


这些带着温度的文字,是地空师生与历史的对话,更是与未来的约定。正如系党委书记张剑锋所言:“观后感里有痛彻心扉的反思,更有奋楫前行的力量。这正是我们组织观影的意义——让历史从课本走进心里,让担当从口号变为行动。”


《731》海报



以行践志:

把“家国情怀”融入青春赛道


此次观影活动,是地空系党委推进“党史学习常态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系党委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红色基地研学、“科学家精神”主题党日、国情调研实践等形式,引导师生在历史与现实的对照中厚植家国情怀。


“走出影院,风里仿佛还带着历史的温度。”参与活动的学生在朋友圈写道,“我们这代人或许不必经历战火,但‘振兴中华’的使命从未改变。愿以所学,护山河无恙!”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当日,当防空警报再次响彻沈阳上空,地空系师生用一场特殊的“精神补钙”,给出了属于新时代高校教育工作者与青年学子的回答:铭记,是为了更好地出发;传承,是为了更坚定地前行!



师生观后感:



黄沣:



影片虽令人不忍卒睹,但每一幕都直抵人心——这是我们必须直面的历史。和平从来不是理所当然,唯有国家强盛,方能护佑百姓安宁。铭记731的苦难,愿世界永无战火,人间再无伤痛!


严俊凯:



在“九一八”事变94周年这个特殊节点观看《731》,历史的痛感愈发清晰。影片以真实影像撕开了那段被尘封的黑暗,吾辈当以史为刃,刻写“勿忘国耻”的誓言,用奋斗告慰先烈,以自强守护和平!


谢石也:



731部队在中国土地上犯下的惨绝人寰暴行,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疤。无数先辈以血肉之躯筑起防线,才换得今日山河无恙。历史不容篡改,真相必须铭记!我们当警钟长鸣,以坚定立场抵制任何军国主义复苏的苗头,用强国有我的担当,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


应志奇:



这是一部震撼灵魂的影片,其直白的叙事与大尺度的历史呈现,更显警示意义。观影后我深切体会到:国弱则民危,国强方民安。唯有将“铭记历史”化作前行动力,在科研中深耕、在岗位上奉献,方能不负时代,让国家更加强大,让人民的幸福更有底气!


陈俊坊:



作为一名地空学子,观影时我的目光始终无法从那些被扭曲的“科研载体”上移开——本应服务人类福祉的实验器械、数据记录,在731部队手中竟沦为残害生命的工具。这让我对“科学伦理”有了远超课堂的沉重思考:当“严谨流程”沦为记录暴行的借口,当“学术成果”建立在践踏尊严之上,科学便彻底背离了守护生命的初衷。


影片中王志文饰演的日本军医颤抖着持刀的手,暴露出良知与暴行的剧烈撕扯。这让我联想到科研实践中可能面临的伦理抉择:野外勘探时是否会因追求数据而忽视生态保护?数据处理时是否会为趋近结论而模糊误差边界?731的历史用鲜血警示我们:科学一旦脱离良知约束,再精密的实验也只是反人类的帮凶。


走出影院时,我下意识攥紧了手中的地质锤。这把探索地球奥秘的工具,与影片中那些沾满鲜血的“实验器械”本质区别何在?答案就在于使用者的初心——是坚守“以人为本”的科研良知,还是沦为伤害生命的凶器?作为新时代科研人,铭记731的黑暗,不是为了沉湎仇恨,而是为了时刻校准方向:让每一次勘探都敬畏自然,让每一组数据都守护生命,让科研永远走在良知的阳光下!


许亦凡:



影片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是一堂直抵心灵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历史的苦难不该被遗忘,先辈的抗争必须被铭记。期待系里未来能多组织此类活动,让更多同学在光影与现实的对话中汲取力量,将“家国情怀”融入青春的每一步征程!

---南方科技大学---

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图:黄惠婧

文:王冬

排版:白晨熹

审核:王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