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创新杯地球物理知识竞赛将在南方科技大学润杨体育馆举行,竞赛举办时间为2021918-20日。本次竞赛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办,南方科技大学承办,一共设有重磁电勘探、地震测井、固体地球物理三组,全国共30所高校67支队伍参赛,其中,重磁电勘探类24支,地震测井勘探类25支,固体地球物理类18支。





竞赛背景

地球物理学作为地球科学的重要学科,在地球动力学、空间物理、资源能源勘查与开发、重大工程建设、防灾减灾、国防军事等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地球物理行业蓬勃发展,新技术、新方法、新仪器不断涌现,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的融入为地球物理行业发展带来新活力,为地球物理科技发展、人才培养迎来新的机遇。地球物理专业在校学生是中国地球物理学界的未来,在校大学生的知识基础、专业技能、创新素养的提升必将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全国大学生“创新杯”地球物理知识演讲大赛已举行了六届,第一届是由桔灯公司冠名的“桔灯杯”地球物理全国联赛,从第二届开始更名为“创新杯”全国大学生地球物理知识竞赛,先后由山东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长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都理工大学承办。


竞赛主题

创新创业、团队进取、知行合一、交流共赢



竞赛意义

为进一步推动地球物理学科的发展及全国各高校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探索地球物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及教育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运用地球物理专业知识的能力,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决定举办2021年全国大学生“创新杯”地球物理知识竞赛。


往期竞赛剪影回顾




主办单位简介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Chinese Geophysical Society) 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一级学会。自19472月起,陈宗器、顾功叙、王之卓、翁文波四位科学家发起创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19478月在上海宣告成立。选举陈宗器为理事长,以测地学、地震学、气象学、地磁及地电学、火山学、水文学、地壳构造物理学、应用地球物理学等9个学科为主,创办《中国地球物理学报》(Journal of the Chinese Geophysical Society), 设立地球物理名词审定委员会,并确定组织学术交流和出版作为学会的主要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42月迁首都北京。19572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赵九章为理事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历任理事长依次为:陈宗器、赵九章、顾功叙、翁文波、刘光鼎、王水、陈颙。201710月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陈晓非任理事长,郭建继任秘书长。本届理事会由150人组成,常务理事50人。现有(截止到201812月底)注册会员20512人,其中两院院士54人。

地球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形成、演化、地球的结构和物质组成的科学,且与人类生存与生活密切相关。它涉及太阳系、高空、大气、海洋和固体地球——地壳、地幔和地核的探测研究。充分运用已获得的物性、属性基础上开发现代科学技术,并对相关目标进行探测、解析以揭示其间和内部的奥秘,为人类造福。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设立了25个专业委员会,3个行业分会,4个外设办事处,6种科技刊物,以推进科技发展和信息交流。设立了11个工作委员会,组织协调各专业委员会和国内、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以人为本开展继续教育与科学普及活动,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为激励广大会员不断创新、建功立业,设立了地球物理发展和学术两个基金。为便于本会会员活动,除北美设立分会,并在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地方学会(其中5个在筹备)。每年组织召开一次综合学术年会,以推进学科交叉、活跃创新思想、交流发布创新成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多方合作。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作为中国的民间社团,除为会员、为地球物理工作者营造一个满意的会员之家外,特别注重为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献计献策。“中国油气资源二次创业”、“建立国际地磁子午链议”、“油储地球物理立项”、“我国加入国际海洋法组织”、“推广燃油节能环保添加剂”等建议,均受到国家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有的已收到实效。

为进一步推进民主办会,做到科学技术上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98712月学会改革了单一挂靠体制,实行“多单位支持”。目前,主要支持单位有: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部、中国地震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和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等八个单位。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专业委员会成员实行民主选举,学会干部实行聘任制。一年一度的学术年会由常务理事会主办,承办年会引入竞争机制,并重点支持。通过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推动地球物理学科的发展和创新,推进科技为经济建设服务。


承办单位简介

南方科技大学(简称:南科大)是深圳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创建的一所高起点、高定位的公办新型研究型大学。学校借鉴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学的学科设置和办学模式,以理、工、医为主,兼具商科和特色人文社科的学科体系,在本科、硕士、博士层次办学,在一系列新的学科方向上开展研究,使学校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思想库和新知识、新技术的源泉。

南方科技大学将扎根中国大地,紧抓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的历史机遇,发扬“敢闯敢试、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追求卓越”的创校精神,突出“创知、创新、创业”(Research,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的办学特色,努力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及深圳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快速建设成为聚集一流师资、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创造国际一流学术成果并推动科技应用的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尽早实现建成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宏伟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成立于201612月,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晓非教授担任首届系主任。本系建系宗旨是:建设国际化的、一流的地球与空间科学人才培养与科研基地,以促进人类对地球及其所处空间这一复杂自然系统运动规律的探索和认知,为应对当前人类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来自于自然环境、资源与灾害方面的严峻挑战以及开展行星际空间探索提供科学基础,并培养具有足够能力解决未来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科学问题的学术领军人才与管理人才。

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在以下几个研究方向上开展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地球内部物理和动力学、应用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物理和行星科学。目前,本系已有教学科研人员43人,包括教授7人,副教授11人,助理教授9人和研究系列教授16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青3人,国家优青2人。我们期待更多的优秀人才加盟,共建世界一流地球与空间科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