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4-5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线举行,期间举办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75周年纪念会和颁奖典礼。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叶玲玲副教授和徐世庆助理教授荣获2022年度“傅承义青年科技奖”。



“傅承义青年科技奖”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设立,每年颁发一次,旨在促进地球物理学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特别是鼓励45岁以下地球物理工作者开展创新性工作。本年度共有10位青年学者获此奖励。


叶玲玲(左)、徐世庆(右)报告剪影


7日,叶玲玲、徐世庆受邀在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上分别作题为“俯冲带大地震破裂过程研究”“Probing earthquake physics by meter-scale rock friction experiments”的学术报告,介绍了他们的相关研究成果。


叶玲玲于2008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取得硕士学位,2015年获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博士学位,随后在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学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 2017年底回国在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 2021年3月加入南方科技大学,担任副教授一职。主要研究全球大地震破裂过程和震源物理,地球深部结构,及利用地震学方法研究火山、滑坡和海啸等自然灾害的机理和预警机制, 2011年至今在Science、Science Advances、EPSL、JGR-Solid Earth和GRL等国际前沿杂志发表相关研究论文50余篇。2018年获得美国地球物理协会Keiiti Aki青年地震学家奖,2021年起担任JGR-Solid Earth, The Seismic Record和Solid Earth Sciences的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


徐世庆于2007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地球物理学学士学位以及数学与应用数学双学位。2013年于美国南加州大学(USC)获地质学博士学位。2013年至2019年以Research Fellow身份在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NIED)从事研究工作。2019年9月正式加入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任助理教授。其研究方向为地震破裂传播的理论模型和数值模拟、断层结构演化、岩石摩擦实验以及地震物理学。以第一作者或者共同作者在国际知名期刊诸如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Nature,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上共发表论文22篇。2次在AGU会议上担任主题会议召集人。作为主要客座编辑组织并编撰了Tectonophysics特刊Physics of Earthquake Rupture Propagation。多次为国际知名期刊和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担任同行评审。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Chinese Geophysical Society) 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一级学会。自1947年2月起,陈宗器、顾功叙、王之卓、翁文波四位科学家发起创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1947年8月在上海宣告成立。至202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已成立75周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作为我国地球物理领域规模最大、最具权威的学术团体,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前沿研究,广泛交流学术思想,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青年学科带头人,在促进学科发展和科技进步、推动地球物理事业的繁荣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编辑:黄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