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副教授罗海澎课题组联合国际合作者们在Nature Geoscience上发表文章,揭示了全球俯冲带地震发生之前的几百年间震间垂向形变的机制。
查看详情+近日,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副教授胡佳顺课题组在Nature Geoscience发表题为“Ongoing India–Eurasia collision predominantly driven by Sumatra–Java slab pull”的研究论文。
查看详情+近日,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副教授林玉峰与合作者在地球磁场起源理论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揭示了地球磁场发电机对地核流体黏度的不变性,并且发现早期地球模型可产生与现今观测高度相似的地磁场结构和强度。相关成果以“Invariance of dynamo action in an early-Earth model”为题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在线发表。
查看详情+地下水在高原湖泊水量变化中的定量贡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GNSS和InSAR等高分辨率地球观测技术的发展,使得从地表形变的角度“看见”地下水成为可能。这是否也在为揭示湖泊系统中地下水的真实作用和贡献打开新的窗口?
查看详情+近日,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副教授景志成团队联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深部物质研究团队在全球洋岛玄武岩的成因机制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Deep evolution of carbonated magmas controls ocean island basalt chemistry”为题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
查看详情+